我市春季造林工作进展快、效果好、亮点多
入春以来,各级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,抢抓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,精心组织,广泛发动,科学推进国土绿化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截至3月30日,全市已完成营造林23.04万亩,占省下达任务的45.76%,其中平原县市区完成人工造林3.11万亩,占任务的3.03万亩的100.03%。打造了信都区“七彩太行”、万亩酸枣基地以及平原区村庄绿化精品村、廊道绿化示范段等一批成规模、高标准、有特色的绿化亮点工程。今春造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:
推广“郝氏造林法”,解决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问题。我市把浅山丘陵区绿化做为今年绿化的一个重点来抓,坚持人工、封山相结合,大力推广“郝氏造林法”,着力营造水源涵养林。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5.73万亩,封山育林2.35万亩。信都区依托太行山绿化、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,安排人工造林5万亩,打造“七彩太行”,目前已完成造林1.33万亩。
发展绿色富民产业,夯实群众增收基础。特别是山区县市把增绿与增收结合起来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,促进群众增收。今年山区县市大力发展酸枣产业,计划营造酸枣1.8万亩,培育优质酸枣经济林,建设一批优质酸枣示范基地,打造邢台酸枣品牌。目前,已完成4300亩。
拓宽绿化空间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在今年造林中,我市严格落实关于禁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“非粮化”的要求,把造林重点由规模化造林向村边、路边、水边、宅边以及坑塘、隙地等“四旁”植树转移,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。目前已栽植55.91万株苗木,折合造林面积1.52万亩。
推进廊道绿化,提升景观效果。对新建道路进行绿化美化,对道路两侧现有林带进行退化林修复和更新改造,打造廊道绿化新景观。目前,全市完成退化林修复7900亩,人工更新3700亩。宁晋县在北河庄镇至大曹庄镇新修的10公里柏油路两侧高标准打造乡村道路绿化示范样板,目前已完成全线绿化美化植树任务。
创新经营机制,增强绿化活力。各县(市、区)在造林工作中注重机制创新,出台优惠政策,调动全民参与绿化造林的积极性。全市今年争取中央财政造林补贴3896万元,为造林绿化提供了资金保障。